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關於方塊字一些無聊的想法

/速度

詩的速度不那樣明顯,但我們仍然可以根據文字的速度去做一個粗淺的分類。在散文上,偶爾我們會嗅到差異,但回到自我的論述,時間會被折疊,速度也就難以被剖析。小說,如果我們很嚴苛的以華文圈的定義看待小說,故事情節與對話,那麼在描述上,文章的速度則會有迥然的差異。但這不僅僅只是鏡頭調度的問題,即使是長鏡頭,即使敘事觀點恆常在文字中的同一個地點,有些故事就是運轉得特別快速,有些故事卻緩慢得令人打起瞌睡。(但瞌睡和最終是否感動又是兩回事。)

小說上的文字,根據不同尺度,有著快與慢的節奏關係。當我們離小說很遠的時候,章節與段落會有快慢關係,體感上這一章節似乎閱讀起來特別快,這一章節卻讓人感覺悶了一些,並不需要整體都讓人感到順利而暢快,首首經典的專輯,聽了會感到疲憊,B面曲真的有他存在的意義,不那樣經典仍然可以被喜愛,鬆散而拖沓的文字,有存在之必要,他的無用就是他的必要之處。尺度拉近一些,我們看到一句話與一句話的關係,這句話總共有九個字,下一句該要是多少?這不太能夠透過精密計算,而更多的是閱讀後得來的習慣,所以,從文句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大略知道,這個寫手喜歡哪樣的文章、被什麼樣的文章影響過。這並非模仿,而是一種真誠的,對文字深切體驗後的感悟。接著,則是選擇的詞彙與詞彙的搭配,使用的形容詞影響了整篇文章呈現出來的感受,為了要呈現尖銳感,看什麼東西都像針,或者,為了表達一種蓄勢待發的感受,詞彙彷彿是句子裡的脫韁野馬之類。這些種種,匯集起來,成為文章。

/搜羅字詞

充滿字詞的這個世界,我無時無刻都在搜羅著文字。總是想要複製貼上,或者浪漫一點,手抄,將念起來好聽而無用,或者有用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詞句給抄錄下來,就像國高中時期反覆背誦課本的內容,總會放一本筆記本重複手抄一樣,想要記下來這些東西。有記憶以來,我就很愛看,我是個不輸入什麼就難以有所反應的人,無法無師自通,難以舉一反三,但我熱愛輸入這件事情。桌上散落的保單、水電費單、叢林求生指南或全聯中心的購物目錄,檢視這些方塊字的排列組合,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嗜好。近年來,我愈發不敢說自己對文學有什麼感受,或者多麼喜歡文學,我只是單純的,喜歡看各式各樣的字,被各種不同的方式與音調組合在一起,無論他們是否具備功能。

/屬於方塊字的書

(......)在想書的設計的時候,我才有點理解並體會同學們想要做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是什麼感覺,會想著「我想要的遠遠不只這些。」想要一個新的,迫切想要看到一個從前的人沒有想過的東西,雖然這通常是徒勞,因為世界很大,但是還是想要。之前靈光一現的想法是,將紙張全都飄浮起來之後,每一層都是建築平面,橫剖可以看見書紙頁面的上下關係。書頁上的字落到下面,在下面的紙頁打出了陰影。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用了麥克筆,黑墨卻穿透到了紙的對面,這件事情在建築上有大作文章的機會。

對建築系來說,建築材料和建築空間有著絕對關係,套到「書」(而非文章)的時候,書本的設計和內容應該要更緊密的連結,為什麼是這張紙,這張紙上面的字和下一張紙的字要怎麼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書紙並不如建築的限制多,因為建築要支撐,需要結構,但書需要的「力」沒那樣多,所以這些上下關係的想像,實質上是硬加裝上去的,但是規則不是那麼糟糕的東西。

開始思考書本上的字的群聚關係之後,想的是文章之間的文字關係,這顆字在左右與上下的方位關係中,對應到的是什麼?這裡的每個回文,字數不同,文句的屬性也不相同,這些會影響什麼呢,其實我也還沒想通。但想要朝這個方向想。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